安溪縣旅游景點介紹
中共安溪中心縣委位于魁斗鎮(zhèn)佛仔格村佛仔格角落48號,年代為中華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在東溪召開大會,宣布成立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蘇維埃政府下設土地部、財政部、軍事部、肅反部、糧食部、文化部、婦女部等機構,機關駐地設在睏牛祖厝(陳氏祠堂)。這是安南永德蘇區(qū)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chuàng)建人民政權的偉大實踐和豐碩成果,它的成立標志著安南永德紅色蘇區(qū)正式形成。舊址為清朝騎廊式建筑,室內現展出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歷史陳列展。舊址被列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福建省老區(qū)革命遺址、福建省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泉州市黨史教育基地。地址:安溪縣金谷鎮(zhèn)溪榜村 2020年12月,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陳氏祠堂入選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湖頭賢良祠位于安溪縣湖頭鎮(zhèn)安溪第三中學內。安溪縣湖頭鎮(zhèn)安溪縣三中校園內。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稱榕村書屋;雍正十一年(1733年),為表彰李光地而改今名。祠坐西朝東,3進四合院式。一進已廢。二進為祠堂,懸山頂,抬梁式木構架,面闊、進深各3間。廳堂外墻嵌大理石碑,鐫刻康熙御書“太極圖說”及“巡子牙河建壩詩”等,有雍正諭祭文碑;原有碑亭、馱龜已廢。第三進為藏書樓。賢良祠的前身為“榕村書屋”,是李光地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命其長子李鐘倫建造的,古人形容共“襟帶藍水,背負閬峰,山川靈秀,人文所鐘”。李光地曾在此“講授性理之學,誦讀圣賢之書”,留下一段學林佳話。雍正十一年,皇帝為表彰光地冰霜之節(jié)操、輔政之忠勤、學問之博洽,追祀賢良祠而改為今名。300多年來,賢良祠歲月剝蝕,年久失修,……
[詳細] 中共安溪中心縣委舊址中新厝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魁斗鎮(zhèn)佛仔格村佛仔格角落。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佛仔格是安南永德紅色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在中新厝,先后成立中共佛仔格支部、中共安南永德臨時縣委。1930年秋,以安溪縣金谷鎮(zhèn)東洋、溪榜、洋中、深洋、美洋村和魁斗鎮(zhèn)佛仔格村農民武裝為主體,建立了安溪游擊隊,隊長李世全、副隊長陳體,隊員11人,有4枝長-和數把刀具,和永春游擊隊一起成為安南永游擊武裝的基礎。1931年12月,中共廈門中心市委派李南金到佛仔格與郭節(jié)聯系后,在佛仔格召--議,傳達了中共廈門中心市委關于在安南永三縣邊界建立游擊區(qū)的決定。1932年,閩西蘇區(qū)進入鼎盛時期,積極向閩南等地拓展,為創(chuàng)建安南永德蘇區(qū),3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和廈門中心市委調軍事干部陳鳳伍和莊毓英(后叛變)到安溪負責游……
[詳細] 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金谷鎮(zhèn)溪榜村東溪睏牛祖厝,是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紅二支隊的機關舊址。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東溪是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和紅二支隊重要活動地點之一。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在東溪召開有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縣工農兵代表及中心縣委、紅二支隊領導成員等500多人參加的大會,宣布成立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選舉李劍光為蘇維埃政府主席,陳仲琪為副主席。蘇維埃政府下設土地部、財政部、軍事部、肅反部、糧食部、文化部、婦女部等機構。蘇維埃機關駐地設在睏牛祖厝。這是安南永德蘇區(qū)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chuàng)建人民政權的一次偉大實踐。它的成立,標志著安南永德紅色蘇區(qū)正式形成,進入鼎盛發(fā)展時期。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建筑占地面積300平方米,保護面積3……
[詳細] 安溪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鳳城鎮(zhèn)北面鳳冠山。1933年,在中共安溪中心縣委領導下,安(溪)南(安)永(春)德(化)革命斗爭迅猛發(fā)展,1933年5月1日舉行游擊隊成立周年大會,并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簡稱紅二支隊),8月24日成立第一個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蘇維埃政權——官橋區(qū)革命委員會,8月25日成立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恐慌。9月8日,安溪國民黨當局通過混入紅二支隊的原民軍副營長、股匪頭目王觀蘭,在蓬萊溫泉青云樓設下圈套,制造了震驚八閩的“青云樓事件”。安南永德蘇區(qū)黨、政、軍主要領導和骨干陳鳳伍、李實、李世全、黃福廷、傅有智、駱招全、唐光華等12人被捕遇害。為紀念在“青云樓事件”中犧牲的12位革命烈士,1958年5月,中共安溪縣委、縣人民委員會決定在烈士犧牲……
[詳細] 中共龍門支部成立舊址龍門小學位于安溪縣龍門鎮(zhèn)龍門村。1934年秋,進步知識青年林師柴回龍門家鄉(xiāng),任龍門小學校長,在龍門、官橋地區(qū)辦夜校、組織農會,發(fā)展黨、團組織,在廈門中心市委和安溪中心縣委領導下,于1935年1月在龍門小學建立中共龍門支部,支部書記林師柴,3月改為安南同特別支部,同時,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第五大隊,領導安南同邊區(qū)人民成立農會、共青團、婦女會、兒童團、赤衛(wèi)隊,開展轟轟烈烈的抗租、抗稅、抗捐、抗糧、抗債“五抗”斗爭,形成安南同游擊區(qū),為中心縣委和紅二支隊在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反抗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作出重大貢獻。1935年10月林師柴被國民黨第九師第二十六旅誘捕殺害�?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在外地的進步知識青年林降祥、林火枝等回龍門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他們組織“黨的同情小組”,……
[詳細] 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安溪縣人民民主政府和“八支四團”(即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qū)縱隊第8支隊第4團)機關舊址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xiāng)崇德中學內。1949年5月10日,安溪縣城解放。14日,成立安溪縣人民民主政府。國民黨福建省政府緊急從廈門、泉州、龍巖等地調集軍隊進攻安溪縣城。5月16日福建省保安二團肖重光部進攻安溪縣城。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中共安溪中心縣委黨政干部和訓練班在游擊隊掩護下轉移到長坑,在崇德中學設黨政軍總部,領導指揮八支四團和安溪、永春、大田、德化、漳平、寧洋等縣游擊隊,主動出擊,連續(xù)攻占六座縣城,為配合南下大軍解放泉州全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安溪縣人民民主政府和“八支四團”機關舊址建筑占地面積172平方米,保護面積400平方米。崇德中學舊址原為二進四合院式,懸山……
[詳細]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為宋元時期留存下來的古鐵礦冶煉遺址,是泉州乃至福建重要的冶鐵場地。根據考古結果,下草埔遺址面積約一萬余平方米,發(fā)現有爐底、爐壁、冶鐵爐渣等冶鐵遺跡、遺物。部分探方已揭露至爐渣、木炭屑、黏土、石頭形成的銹蝕板結層,可以確定下草埔遺址為宋元時期冶鐵遺址。目前已發(fā)現10余處的古礦洞遺跡及2處燒炭遺跡。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的發(fā)現,證明了泉州冶鐵歷史發(fā)展的歷程,反映出宋元時期泉州經濟的繁榮景象,為研究古泉州(刺桐)史跡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詳細] 泉州十佳魅力鄉(xiāng)村之一。安溪湖頭是一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這里的湖二村則是清代名相李光地故居所在地。湖二村最吸引人的就是它醇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是“李氏家廟”、“新衙”、“舊衙”、“賢良祠”、“宗城土樓”等李光地家族聚居地。這些建筑雖經二、三百年歷史,仍然保存較為完好,許多建筑中還保留著碑刻原本,具有較高文物價值。雞卷、炒米粉、咸筍包、春卷。。。。。。在湖二村,還可品嘗用料講究、制作精細、烹調火候恰到好處、別有一番風味、聞名遐邇的湖頭小吃。地址: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zhèn)。聯系電話:0595-23409039乘車線路:泉州——湖頭班車;或泉州——安溪專線車,轉乘湖頭班車�!�
[詳細] 安溪土樓包括映寶樓、聚斯樓、南巖梅記泰山樓。與閩西土樓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體現了濃厚的閩南建筑風格。土樓內多處制茶遺址,后裔多往臺灣,不僅是研究閩臺關系的珍貴實物,也是安溪茶史的見證。2019年10月7日,安溪土樓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詳細] 金谷威鎮(zhèn)廟碑位于安溪縣金谷鎮(zhèn)河美村威鎮(zhèn)廟內,年代為清。簡介:清光緒十五年(1889)立“威鎮(zhèn)廟重修芳名碑”,寬0.76米,高2.00米,厚0.10米。碑文楷書直下18行,行17字,字徑0.01米。捐資者冠有地名,是研究華僑史和對臺關系的珍貴實物。2013年,金谷威鎮(zhèn)廟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金谷威鎮(zhèn)廟四周圍墻。……
[詳細] 南巖泰山樓位于安溪縣西坪鎮(zhèn)南巖村,年代為清。簡介:坐東朝西,平面呈長方形,由主樓和左、右護厝等組成,建筑面積2063平方米。二層主樓,計20間房,一樓墻厚1.2米,二樓墻厚0.8米,二樓房間與墻體之間設走廊,外墻花崗石砌造,置斗形窗和喇叭形孔洞,用于了望和射擊。左護厝四房二廳一天井,右護厝六房二廳一天井。2013年,南巖泰山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樓周邊各外延10米。……
[詳細] 崇墉永峙樓位于安溪縣感德鎮(zhèn)龍通村,年代為清。簡介:俗稱“龍通土樓”。坐東向西,平面呈正方形,邊長29米,高13米,門額題為“崇墉永峙”,落款“甲申年瓜月立”,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占地面積1050平方米,外墻石基厚2.8米,夯土墻厚2米,三層,共72間房,三樓設1.6米寬的走馬路繞土樓一圈,四面土墻均有窗戶、瞭望口和用竹筒安放其中的射擊孔等。2013年,崇墉永峙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樓東、西、北面各外延20米,南至土樓橋60米�!�
[詳細] 湖頭李氏宅祠建筑位于安溪縣湖頭鎮(zhèn)湖二村、湖三村,年代為清。簡介:由世家大厝、六房小宗、二衙大厝、三衙大厝、四衙大厝(含宗興堂)、李氏家廟與景新堂組成。景新堂建于清末,其他均建于清早期。宅、祠均坐北朝南,合院式建筑。各單體建筑多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懸山頂,燕尾脊。建筑裝飾精美,題材豐富,做工十分考究。保護范圍:各單體建筑四周外墻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湖頭李氏宅祠建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湖頭大成祖宇位于安溪縣湖頭鎮(zhèn)橫山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由前進、中進、后進三個部分及走廊和兩個天井組成的合院式建筑。寬23米,進深46米,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后進是主體建筑。祖宇整體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精雕細琢,渾然一體。保護范圍:向東延伸20米,向西延伸50米,向南延伸20米,向北延伸50米。2018年,湖頭大成祖宇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石門玉湖殿年代:明、清座落地點:安溪縣感德鎮(zhèn)石門村簡介:宋代始建,屢經修葺,保留明、清時期建筑風格。坐北朝南,面闊、進深各三間,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尚存宋代柱礎、“真人石地”匾額等。玉湖殿內祀保生大帝,即宋代神醫(yī)吳本。附屬文物有始建于明代的吳氏祖祠兩座。保護范圍:東至大垵50米,西至竹林小路50米,北至殿屏侖頂200米,南至殿階下大路50米。2009年,石門玉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西坪土樓年代:清座落地點:安溪縣西坪鎮(zhèn)赤石村、平原村簡介:包括聚斯樓和映寶樓。聚斯樓,生土夯筑,明末始建,建筑保持清中期風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積9048平方米,外墻為巨形溪卵石堆砌,內為回形三層建筑,由主體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須護翼組成,通高10.2米,長31.4米,寬31.2米,墻基厚2.2米。映寶樓,生土夯筑,墻基厚2.3米。二層,計72間。院中有亭,正門石拱,上鐫“映寶樓 雍正庚戌秋吉日立”;正大門前是半畝方塘,立夾桿石兩對。保護范圍:聚斯樓:東至土樓外茶園35米,至西35米,至南150米,北至后溝公路;映寶樓:墻基向東、西、北各延伸50米2009年,西坪土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尤俊農耕文化園位于安溪縣尚卿鄉(xiāng)尤俊村,距離縣城47公里,泉州103公里,廈門122公里,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農業(yè)文化觀光體驗園,以農耕文化為主題,融入觀光性、娛樂性、休閑性、科普性與體驗性為一體。游客在此學習體驗農耕文化,既讓大家深刻體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含意,又領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諦。在這里我們可以傳承祖先的文化遺產,吸取圣人的勞動智慧,教育小孩子珍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門票 門票25人民幣景點位置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上卿鄉(xiāng)尤俊村……
[詳細] 安溪古稱清溪,地處福建戴云山脈,以茶聞名中外,號稱“中國茶都”。安溪境內多山,安溪鐵觀音主要產區(qū)在西部海拔較高的“內安溪”地帶。華祥苑茶莊園就坐落于此。這里海拔800米以上,山巒綿延,早晚山嵐暮靄,氣候溫和,土壤深厚偏酸性,是茶樹特別喜歡的環(huán)境。年均氣溫16-18℃,相對濕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之說。華祥苑茶莊園春茶采青,感受茶文化;參觀鐵觀音初制加工廠、茶文化之路,體驗正韻鐵觀音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采青、搖青、晾青、殺青、揉青、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烘干;5月或10月采茶時節(jié)可體驗采茶,有專門講解員詳細講解茶的知識、茶樹品種及茶的采摘和制作過程;讓您變身茶園哈利0,學會制作屬于自己的莊園茶。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龍涓鄉(xiāng)珠塔村華祥苑茶莊園類型:農場開放時間:9:……
[詳細]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