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張氏住宅位于彩衣街24號,為張安治住宅,建于清末民初。張安治(1911--1990),號汝進,筆名張帆、安紫,揚州人。曾習中國畫于謝公展,后深得徐悲鴻器重,先后任職于南京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廣西藝術館及中國美術院。1946年,應邀赴英國研究深造并弘揚祖國繪畫藝術。1950年回國,歷任政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設計師,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副主任、教授,美國紐約大學市立學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國畫研究》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民主同盟第六屆、第七屆文化委員會委員,民盟北京市委員會顧問。曾先后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數(shù)十次,許多作品為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有《張安治畫集》等。住宅前后二進,第一進為門廳,面闊三間;第二進,三間兩廂,進深七檁,整體結構保存基本……
[詳細] 林氏住宅位于石牌樓24號,清末民初民居。,水磨磚雕大門,住宅坐北朝南,前后四進。進門有一小門廳,西首為二道門,南有北向門廳三間中為天井,北為花廳,面闊三間。廳西,客廳一間。第三、四進為對合式明三暗四住宅�!�
[詳細] 玉井巷11號民居位于揚州市玉井巷11號,年代為清末民初。位于玉井巷11號,清末民初民居。水磨磚雕門樓,磚雕為“孔雀、牡丹”紋樣,門樓為四間樓廳。進大門分東西兩路住宅。東路三進住宅,明三暗四,中間以天井相連。西路第一進為門廳,面闊五間;第二進花廳,面闊五間;第三、四進為明三暗五住宅。該組建筑,槅扇等木裝修保存較好。原有花園,今毀,僅存部分跡象。2008年1月8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鹽務會館位于揚州市東關街396、398、400號,年代為清。2008年1月8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揚州山陜會館位于揚州市東關街250號,年代為清。位于東關街250號至262號的山陜會館,是當時山西、陜西鹽商在揚州設置的會館,也是揚州最早的鹽商會館,原館址在舊城南門街,后遷移至東關街,會館占地面積5畝余,布局為前廳后宅,有后樓及花園,具有山西建筑的特色,北端墻腳嵌“山陜會館地基北墻界址”碑刻。山陜鹽商勢力雄厚,精于理財,明嘉靖年間曾組織家丁500人抵御倭寇,參與籌建揚州新城,在揚名人以西安府康海、平陽亢氏最為知名,遺有康山草堂、三義閣等古跡。2008年1月8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甘泉漢墓位于揚州市西北郊18公里的甘泉山及周圍,地屬邗江縣甘泉鄉(xiāng)。南京博物院為配合甘泉磚瓦廠取土,于1975年和1980年發(fā)掘山北雙山兩墓(西山為一號墓,東山為二號墓)。兩墓為高12米、直徑60米的兩個大土堆,發(fā)掘前磚瓦廠將上部5米封土挖去,將碎磚雜土堆置墓南側。發(fā)掘表明,兩墓系座北朝南的磚室墓,早年即遭盜掘,一號墓在墓室前部東側有直徑1米的盜洞,二號墓在墓室中部偏東處有直徑4米的大盜洞,清理出一些殘留的隨葬品。一號墓有銅雁足燈、釉陶五支燈、雙魚盤、罐等20件,雁足燈底盤寬沿上鑄有陰刻篆體銘文“山陽邸銅雁足短燈建武二十八年造比二十”共18字。二號墓規(guī)模較大,有兩個棺室,為主要墓葬,出土殘留隨葬品90件,陶器有鼎、盒、壺、盆、爐、杵臼等。尤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批有工藝價值的珍貴器物,銅器有雁足燈……
[詳細] 東關街全長1122米,寬約5米,位于古城揚州的東北角,因為街道由西向東直抵東關城門,或者說直抵東關古渡,故名東關街。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這條街以前不僅是歷史上古城揚州水陸交通要沖,而且是揚州商業(yè)、手工業(yè)和宗教文化中心。清代揚州曾有“園林甲天下”之譽,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yōu)秀的古典園林,東關街上,也不乏揚州園林的身影。其中個園作為揚州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園林,早已名聲在外。而在東關街上,還有例如壺園、逸圃等等這些,也都可算是園林中的上品。過去的東關街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這條街上“老字號”商家就有開業(yè)于1817年的四美醬園、1830年的謝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廣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廣盛……
[詳細] 揚州瘦西湖溫泉度假村坐落于風景如畫的瘦西湖畔,總占地面積13萬平米。度假村集溫泉養(yǎng)生、住宿、餐飲、商務會議、休閑娛樂為一體,為您量身打造綠色健康-方式。度假村內功能產品完善,有精心設計的各類健康客房,有同時容納800多人的中西式自助餐廳,有68個型態(tài)功能各異的溫泉泡池,有多種修身養(yǎng)性的SPA療程,有量身定制的健康管理計劃;其中,商務會議場所、休閑商務設施、運動娛樂設施等一應俱全,是休閑度假、保健康復、舒緩壓力,召開高端會議和舉辦各類商務活動的最佳場所。度假村周邊旅游資源豐富,瘦西湖、萬花園、大明寺、觀音山、漢陵苑、世界動物之窗、個園等揚州著名景點環(huán)抱四周,旅游鏈條眾多,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度假村的溫泉水質已順利通過有關部門檢測,并附有相關《地熱開采許可證》及《檢測報告》。景區(qū)地址:揚州市……
[詳細] 馬可·波羅花世界項目,是揚州市生態(tài)科技新城于2015年引進的揚州市重點旅游項目。該項目位于生態(tài)科技新城自在島旅游度假區(qū)小南圩地塊,占地約50公頃,總投資近12億人民幣。由艾綠投資通過整合荷蘭、美國、中國等國際創(chuàng)意團隊,將世界花卉藝術與馬可·波羅奇幻之旅相融合,打造而成的世界首個花卉文化主題樂園。艾綠投資本著因地制宜、生態(tài)保護為首的設計準則,將三面環(huán)水的半島土堤及周邊區(qū)域改造成生態(tài)型的防洪帶,并以防洪帶為界形成內圈核心游覽區(qū)、外圈休閑游樂區(qū)兩層游覽體系,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即完成了項目整體規(guī)劃設計、工程施工、景觀園藝建設、花卉造景等。馬可·波羅花世界于2015年9月26日開放試運營,2016年4月16日正式開園。馬可·波羅花世界以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傳奇旅程為靈感,以“花卉+文化”為主題,……
[詳細] 肖峰、宋韌藝術館”位于揚州市生態(tài)科技新城新萬福大橋東塔二層,于2016年4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展館為我市文博城建設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單位是揚州生態(tài)科技城。共占地2900平方米,空間規(guī)劃合理,分類明確,設計有館藏展區(qū)、學術交流區(qū)、藝術沙龍區(qū)、工作室區(qū)、教育培訓區(qū)、圖書資料室區(qū)等功能空間。開館之初,館內同時推出“歲月屐痕 報效桑梓——肖峰、宋韌藝術展”及“中國美術學院與揚州的藝術情緣”專欄,分別展出肖峰、宋韌數(shù)十幅代表作品,并介紹了自建國以來中國美院多位與揚州息息相關的藝術大家,如黃賓虹、莫樸、肖峰、許江及王贊等。肖峰出生于江都,他與夫人宋韌同為中國美術學院資深教授,被藝術界稱為“黨培養(yǎng)的紅色藝術家”。他們是成長于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藝術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革命歷史畫。作品真切而生動,既是他們對自己革……
[詳細] 京杭國際會議中心為世界運河博覽會的永久性會址,位于廣陵新城的核心——京杭水灣范圍內,西緊鄰京杭大運河,北側緊鄰文昌大橋。會議中心總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左右。中國大運河文化展示館位于京杭國際會議中心三樓,于2011年9月對外開放,總面積約855平方米。展館內設有《源遠流長——中國大運河文化展》,全面展示中國大運河沿途35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展示古城揚州在悠久運河史中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展覽主要分為歷史篇、航運篇、交流篇、城市篇、遺產篇、申遺篇等六部分組成,從大運河“歷史”和“地域”兩個維度著手,根據(jù)有關運河實物、繪畫、史料等資料,提煉能夠展示運河風采的內涵元素和形式元素,進行布展。展覽將色彩運用和燈光手段完美結合,并使用vr技術和地面投影互動手段增強項目趣味性,同時以繪畫、燈光、……
[詳細] 揚州科技館坐落于廣陵新城,位于揚州市市民中心廣場南側,主體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于2015年9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是揚州建城2500周年城慶重點項目,揚州科技館共建有地下一層和地上五層,設有巨幕影院;科學啟蒙展廳、生命與健康展廳、地球家園展廳;交通信息展廳、工藝技術展廳;能源材料展廳、智慧天地展廳;天文宇航展廳;安全教育展廳�?萍拣^充是一個充滿時代魅力、充滿現(xiàn)代化氣息的科普場所。揚州科技館以激發(fā)觀眾科學興趣、啟迪科學思維為目的,運用現(xiàn)代化的展示手段,融參觀與體驗、學習與娛樂、科學與藝術為一體,通過互動、體驗等方式,使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欣賞自然的奇特,感受科技的魅力�?茖W啟蒙展廳圍繞“放飛科學夢想”主題,以少年兒童為主要服務群體。其中“微笑親子園”面向低幼齡兒童,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互……
[詳細] 阮元家廟總占地面積749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782平方米。建筑軸線分明,氣勢恢宏,初建于清嘉慶年間。房屋組群分為三路,由阮氏東宅、阮氏家廟及阮氏西宅三部分組成,家廟位于阮氏東宅和西宅之間。家廟前后原有五進房屋,以《大清會典》所載“一、二、三品官,廟五間、兩室、階五級、兩廡、三門”規(guī)格建造;廟內祀阮氏高、曾、祖、彌四世,祧者藏夾室。廟五間置祖宗龕三臺,兩夾室各置祖宗龕一臺,東西廡各置龕兩臺,高、曾、祖、彌四世木主廟五間的三龕內,凡阮元一支孫輩,曾孫輩的木主,按大房(常生)、七房(祜)、五房(福)、八房(孔厚)的順序,由北而南排列在東西廡內。家廟與東路廳房之間有射序巷,供子孫和學生課余射箭習武強身之用。“阮氏東宅”原有東路由南向北分別為轎房、對廳、大廳、二進、三進、四進、奉恩樓。大門對面照壁,……
[詳細] 江蘇省揚州中學發(fā)端于1902年創(chuàng)立的儀董學堂,是一所有著110多年辦學歷史的名校。樹人堂是學校的標志性建筑,是省級保護文物,現(xiàn)辟為揚州中學校史館。110周年校慶前夕,揚州中學校史館經提升改造后隆重開館。校史館是多年校史搜集、整理、研究成果的嶄新呈現(xiàn),一樓為序廳,二樓為校史展,三樓和四樓校友風采展示廳,是學校進行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的場所,也是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即成立校史組,廣泛聯(lián)系校友,跑各地圖書館,搶救第一手資料。九十周年校慶,根據(jù)原始資料(包括實物)理清頭緒,明確儀董學堂為源頭,畫出學校沿革圖表,概括教育教學特色,建立了展品頗為豐富的“校史陳列館”。館額由書畫家王板哉校友書寫;展出了江澤民為揚中九十周年校慶的題詞:“懷念前賢,激勵后昆;繼往開來,團結奮進”和-同……
[詳細] 位于寶塔路16號,省級文保單位。寺因文峰塔而名。該塔建造于明萬歷十年(1582),清康熙七年(1668)元月,山東郯城大地震,塔尖倒地。咸豐三年(1853)寺毀于兵火,由萬壽寺住持寂山募資重修,煥然一新,其時塔尖“大放毫光、萬縷千絲、盤旋而上,如孤峰聳秀,矗入云霄,水陸之人皆仰瞻驚嘆”。文峰塔為七層磚木結構樓閣式寶塔,每層八拱門,底層回廊式做法,二至七層為挑廊做法,塔身青磚青瓦,塔高近50米,塔頂為八角攢尖頂。遠處眺望,文峰塔既玲瓏又雄偉,表現(xiàn)了我國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藝。每當朝陽升起,文峰塔的塔影如筆蘸硯池,成為“硯池染瀚”一景,清人詩中有“九峰硯池塔作筆”句。文峰寺坐東朝西,門前立“古運河”碑,唐代高僧鑒真和尚第二、四、六次東渡,于此而入長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也從寺前經過。文峰寺已成……
[詳細] 神在堂是一座哥特式教堂,位于鹽阜東路1號。建筑面積457平方米。為基督新教教派圣公會在江蘇教區(qū)傳教站之一。圣公會在揚州的教堂有便益門神在堂、廣陵路218號圣三一堂;學校有便益門美翰中學、信成女中。神在堂位于教會學校美漢中學內。美漢中學是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美籍圣公會會長韓忭明創(chuàng)辦于揚州左衛(wèi)街,宣統(tǒng)二年(1910)遷址便益門內。在學�;I辦過程中,美國海軍大將美翰曾捐巨款,故名美翰中學。民國建立后,為了表示中美友好,改稱美漢中學。美漢中學是上海圣約翰大學的附中,它的畢業(yè)生可以直升圣約翰大學。美漢中學設國文、英文兩科,正式將現(xiàn)代英語教育引進揚州。韓忭明在創(chuàng)辦學校的同時,于1924年,在學校南區(qū)建成神在堂和兩幢牧師住宅樓。牧師樓是是神在堂牧師及其家人起居生活的地方,分為上下兩層,每層各有一個……
[詳細] 張玉良紀念館位于東關街358號。張玉良(1895—1977),旅居法國的著名愛國女畫家,是中國近代女畫家中最早走出國門,學習西畫的杰出代表。原名陳玉清,后改名張玉良。1895年生于揚州,父母早逝,少年飄泊蕪湖,淪為歌伎。蕪湖海關監(jiān)督潘贊化將玉良救出火坑,玉良為表感激之情,改名潘玉良。1918年玉良在上海美專學習油畫。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后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1923年,她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與徐悲鴻同班,師從達昂·西蒙教授。兩年后,成為羅馬國立美術學院第一位中國女畫家。1929年,潘玉良歸國后,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被譽為“中國西洋畫中第一流人物”。1937年,潘玉良重返法國深造,開始了她長達數(shù)十年客居他鄉(xiāng)的生活。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
[詳細] 東關街是揚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它東至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以前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沖,而且是商業(yè)、手工業(yè)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東關街上的“老字號”商家就有開業(yè)于1817年的四美醬園、1830年的謝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廣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廣盛豆腐店、1909年的陳同興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紙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張洪興當鋪、1938年的慶豐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協(xié)豐南貨店、1945年的凌大興茶食店、1946年的富記當鋪,此外還有周廣興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順泰南貨店、恒泰祥顏色店,朱德記面……
[詳細] 揚州市廉政文化廣場又名清恪廣場,位于市政府西側,海關對面,原為市民休閑廣場,2005年下半年經市領導研究決定在原有基礎上適當增設景觀改建而成。廉政文化廣場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共游園,由“廉石、清亭、鑒鏡”三組景觀構成,緊扣古城歷史文化背景,精心選擇揚州歷史上最具廉政教育意義的人物和故事點綴其中,將廉政文化與園林藝術、市民休閑與廉政教育有機融合,賦予廉政主題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整個廣場分春風亭、古銅鏡、板橋石三個景觀區(qū):1、春風亭:清朝官吏張伯行清正為官,恪盡職守,關心民生疾苦,民間對他有“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譽。他在任江蘇巡撫時,為嚴禁下屬官吏的行賄受賄行為,發(fā)布了著名的《制止饋送檄》,留下了“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的名言。康熙五……
[詳細] 為充分展示院士風采,激勵揚中學子奮發(fā)有為,增添揚州城市書香文氣,2015年市委、市政府決定設“揚州中學院士廣場”。揚州中學院士廣場位于淮海路33號,和揚中一路之隔,廣場占地規(guī)模約3200多平米。為推進項目建設,市教育局、揚州中學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在多家設計單位初步設計的基礎上確定了廣場參觀設計公司和雕塑設計公司。在市委書記謝正義和多方面的關心下工程建設進展順利,2015年9月落成,成為學校校史館的新拓展。百年名校揚中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其中有“兩彈一星”元勛黃緯祿、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征鎰、吳良鏞等49位院士,更有大批專家、學者、各級干部及各行各業(yè)高素質的勞動者。廣場布局的核心突顯“院士”二字。所有的建筑都和院士相關,從南到北依次為浮雕墻、院士雕像、紀念館。廣場的浮雕墻多達三座,介紹……
[詳細]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ら崫銉︽毄濞寸姵姘ㄧ槐鎾诲磼濞嗘劗銈板銈嗘肠閸ャ劌浜遍梺瑙勫劤绾绢參寮抽敂鐣岀瘈闂傚牊绋撴晶鏃€绻涘畝濠侀偗闁哄矉缍侀、妯款槻濞存粎鍋ら弻鐔兼惞椤愶絽纾╅梺璇茬箰閸熸潙顫忓ú顏勫窛濠电姳鑳剁换渚€姊洪崨濞楃懓螞閸曨垱鍋╅梻鍫熶緱閸氬顭跨捄渚剬闁归攱妞藉娲川婵犲嫮鐣甸柣搴㈣壘閸㈡彃宓勯悷婊呭鐢宕愰悽鐢电<婵°倓鑳堕埥澶嬬箾鐏炲倸鈧绔熼弴掳浜归柟鐑樻尵閸樼敻姊虹拠鈥崇仭婵犮垺枪椤e潡姊绘担铏瑰笡闁圭ǹ顭烽幃鐑藉煛閸涱叀鎽曞┑鐐村灦缁酣鎮块埀顒€鈹戦鏂や緵闁稿繑绋戞晥婵°倕鎳忛埛鎴炵箾閼奸鍤欐鐐寸墵閺岋綁顢橀悙娴嬪亾閸噮鍤曢悹鍥ㄧゴ濡插牊淇婇姘倯婵炲牊娲熼弻锝嗘償椤栨粎校闂佺ǹ顑呯€氫即銆侀弮鍫熸櫢闁跨噦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