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縣旅游景點介紹
金灘古林,即泰和麻州。地處塘洲鎮(zhèn)贛江之濱,是吉安市著名景點、江西省攝影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基地。因江水長年沖積,形成了許多地勢平坦的大草坪和水草豐茂的濕地。初夏時節(jié),草坪上綠草如茵,其間三三兩兩挺立的大樹枝影婆娑,濕地中水鳥嬉戲,白鷺紛飛,構(gòu)成一幅幅優(yōu)美的生態(tài)畫卷。金灘古林位于泰和縣塘洲鎮(zhèn)朱家村金灘自然村南面的贛江河畔,與泰和的歷史名勝“龍頭山狗子腦塔”隔江相望,當(dāng)?shù)厝朔Q作麻州,這片古樟樹林面積約300多畝,林內(nèi)古木參天,郁郁蔥蔥,生長著樟樹、楓樹、水蠟樹、油珠樹等多種名貴樹種,林業(yè)部門已登記編號樹齡200年以上的古樹就有200多株,大的樟樹要5-6個人合抱才能圍攏。在這炎炎夏日,這些大樹撐開茂密的枝葉,使整個樹林顯得靜謐安詳,清涼如春。漫步密林中一股幽雅的樟木清香飄散而來,沁入心脾。陽光透過密密匝匝……
[詳細(xì)] 江畔村,古稱浮潭,位于泰和縣沿溪鎮(zhèn),肇始于北宋,興盛于明清,歷經(jīng)千年。古村江水環(huán)繞,綠樹掩映,村前有千畝草甸,村后青山為屏,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個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美麗村莊。江畔村是一個悠久歷史的古村落,為千年歷史古村。村中至今保存有連片的60多棟明清建筑風(fēng)格祠堂、書院、當(dāng)房和民居,村周有古樟、古驛道、古渡、古堤、古碼頭、古戲臺、古碾房、古廟和古庵遺址,還有解放后的“合作社”、“糧站”和“碾米廠”,還有被列為文物保護的古橋、古塔。江畔村背山靠水,古人根據(jù)特有的山勢、水系和環(huán)境,造就有江畔獨有的風(fēng)水文化,比如有“耕牛臥潭”、“七星古塘”、“文塔臨溪”、“筆架樟”、“桑梓樹”和“臨水居”等風(fēng)貌。江畔古村始于北宋真宗年間,至今歷千年,為千年古村。據(jù)記載,江畔由世昌公孫僅開基,其時任新干州……
[詳細(xì)] 時代:五代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槎灘陂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為南唐金陵監(jiān)察御使周矩父子鑿石所建,距今1067年,至今仍灌溉泰和4萬多畝糧田。槎灘陂分為主壩和副壩兩部分。在主壩上的基角處,暴露出眾多的紅石條是最早的筑壩材料,已阻水千年。這些紅石條分四五層壘疊筑起。浸于水中的紅石條有4米長,寬0.4米,厚約0.5米。據(jù)史料記載,周矩在天成末年(公元930年)隨兒子周羨和女婿吉州刺史楊大中遷居泰和的萬歲(今泰和螺溪鎮(zhèn))。他體察民情,深知群眾受旱欠收之苦,便決定興修水利。公元937年,周矩經(jīng)過多年的謀劃后,選擇了屬贛江水系禾水支流的牛吼江上游的槎灘村畔,用木樁、竹筱、土石壓為大陂。據(jù)《泰和縣志》記載:古陂長一百余丈,橫遏江水,開洪旁注,故名槎灘陂。又于灘下七里許,伐石筑減水小陂,儲蓄水道,俾無泛濫……
[詳細(xì)] 泰和白鳳公園位于泰和縣中心城區(qū),景觀總面積:約41萬平方米。項目北面有縣城配套較好的凱萊酒店,東靠城市主干道--白鳳大道。泰和白鳳公園將打造成為集革命紀(jì)念、科普教育、游憩健身、觀光游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
[詳細(xì)] 白口城遺址:位于泰和縣城西南3公里贛江南岸,城址面積23萬平方米,形狀呈倒梯形,分為內(nèi)外城。外城全長1941米,除西北部部分損毀外,大部保存完好。內(nèi)城平面呈方形,處在城內(nèi)北側(cè),全長861米,面積4.3萬平方米。外城現(xiàn)存7處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上中3處豁口可以肯定為城門。內(nèi)城為東、西北、南面3處豁口,均可確定為城門。西北角城門寬35米,其底基距贛江水面落差僅2米,贛水上漲時,河水可直接入城內(nèi),推測可能為水門。西正中門寬28米,為“凸”形結(jié)構(gòu),從其上殘存疊壓瓦片分析,此處原可能為一處門闕。北正中城門寬15米,入門較陡,可分別進入內(nèi)城和外城。內(nèi)城西北門為“凹”形結(jié)構(gòu),似為“甕城”,也有大量瓦礫堆積。內(nèi)城南門寬17.4米,城門兩側(cè)見大量瓦礫堆積,并采集到一塊完整四葉云紋瓦當(dāng)。內(nèi)城西南角有一長方形……
[詳細(xì)] 楊士奇墓:位于上田鎮(zhèn)杏嶺村北山坡上,座西朝東,占地約7.5畝。墓封土高2.5米,直徑10米。墓前兩邊立有石俑、石馬、石羊、石獅、石旗桿。石像前有石牌坊,牌坊前有華表,華表前有碑亭,亭內(nèi)有明英宗御祭文。墓后豎有“盟碑”,正面楷書:“嗚呼!太師楊文貞之墓�!北趁鏋槠渖胶喗�。楊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號東里,泰和澄江鎮(zhèn)人。明初建文,經(jīng)舉薦入翰林充編修官,修《太祖實錄》。永樂十五年(1417)進翰林學(xué)士,后改左春坊大學(xué)士、洪熙元年(1425).升禮部詩郎兼華蓋殿大學(xué)士。楊士奇歷仕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tǒng)五朝,遇事謹(jǐn)慎穩(wěn)重,知人善任,終年80歲,贈太師,謚文貞�!�
[詳細(xì)] 泰和龍頭山塔,也稱作鉤子腦塔,為貨真價實的明代建筑,有600多年歷史。為磚壁、空心、木板樓式結(jié)構(gòu),平面呈八邊形,底座徑寬約10米,周長24米,塔高36米,壁厚2.87米。塔共九層,下五層有拱門,上四層為實門。塔身各層用磚迭砌腰檐,檐下有斗拱,自底層可盤旋而上至塔頂。從塔窗可眺望遠(yuǎn)景,俯瞰江流。整座古塔挺拔秀麗,氣勢恢宏,造形古樸,工藝精湛。該塔目前還可登臨,且塔壁厚重,堅固無比�!�
[詳細(xì)] 快閣位于縣城泰和中學(xué)校園東南隅。始建于唐乾符元年(874年),初為奉祀觀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閣”。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縣令時.更名“快閣”。元豐年間。黃庭堅任縣宰時作“快閣詩”后,名聞天下�?扉w占地400平方米,通高20米,磚木結(jié)構(gòu),三層翹角重檐,四周三米回廊。閣體負(fù)棟而立36根圓木柱.回廊有12根大紅米石柱。檐楔彩色蘺頭,梁雕翔龍舞鳳。青磚墁地,圖飾穹頂,頭覆瓷甌,角系銅鈴,花格窗欞,磚砌拱門,座北朝南.門上石匾為沈遵手跡“快閣”,兩側(cè)石柱鐫有對聯(lián)。廳墻正面嵌有黃庭堅石刻畫像,像下有黃庭堅自題像贊:“似僧有發(fā),似俗有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闭諌蓚�(cè)有陸游手書“詩鏡”碑和黃庭堅手書“御制戒石銘”碑——黃庭堅在泰和任知縣時,摘錄宋太宗的警句:“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笨梢姟�
[詳細(xì)] 老營盤革命烈士紀(jì)念碑:位于老營盤鎮(zhèn)政府附近。1931年第三次反圍剿時,黃公略率紅三軍、蕭克率江西紅軍獨立師在此進行狙擊戰(zhàn),1934年8月,陳毅路過此地,留下詩篇:“大戰(zhàn)當(dāng)年血海翻,今朝獨上老營盤�;呐_廢址無人識,—撫傷痕一泫然�!睘榧o(jì)念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1964年縣人民委員會,在此建革命烈士紀(jì)念碑。1988年重建,原-長張愛萍題詞:”萬古長青”�!�
[詳細(xì)] 白云山戰(zhàn)斗指揮所:在縣城東南部紫瑤山附近,白云山西面的石巖下,原有一座古廟。1931年,第二次反“圍剿”中,紅軍在此設(shè)立指揮所,毛澤東在此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并留有膾炙人口的著名詩詞:”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今于故址重新修復(fù),建筑面積350平方米.內(nèi)設(shè)“白云山戰(zhàn)斗指揮所陳列室”。……
[詳細(xì)] “光獅”、”暗獅”巖溶洞:位于水槎鄉(xiāng)茶園村境內(nèi),溶洞深達200余米。洞內(nèi)時窄時寬,窄處只能容納1人經(jīng)過,寬時面積可達300多平方米。洞內(nèi)有大量的溶巖、鐘乳石,有象獅子的、象馬的等等,奇形怪狀,十分狀觀,其狀不亞于廬山的“仙人洞”�!�
[詳細(xì)] 天湖山:位于水槎鄉(xiāng)境內(nèi),最高峰十八排,海拔1176米。海拔1000米以上自然生長著天然草甸約1萬余畝,平整無任何雜木,舉目遠(yuǎn)眺,景色十分怡人;山崖峭壁聳立山,間好一片江南北國風(fēng)光,置身其間,可聞天籟之音,可見云海茫茫,群山起舞風(fēng)光無限,令人心曠神怡。山腰林木郁郁蔥蔥,奇形怪石,瀑布險峰,青竹娑娑,丹桂飄香,杉黃楓紅,沿山間溪流而上清澗碧潭千姿百態(tài),伴隨左右()族居民散落其間,使人頓生回歸自然之情.珍稀動植物和高山景色形成美麗的原始森林探險游�!�
[詳細(xì)] 紫瑤山:位于縣城東部的苑前鎮(zhèn)。山上有九峰三壇,上壇在第一峰,中壇在第八峰,下壇在第九峰。山上名勝古跡甚多,有崇元觀、金文寺、觀音巖和定光巖等景點。定光巖前有廟額曰“匡山勝境”,另有送龍洞、釣魚臺、加鶴峰、煉丹井、衣冠冢、通仙橋、白蓮池、滾泉池等十多處勝景。歷代文人騷客游此者甚多,清朝王融撰有《子瑤山記》。于今,仍有僧道在此修練�!�
[詳細(xì)] 武山烏雞生態(tài)示范園:武山舊稱武姆山,位于贛江、105國道、319國道、井岡山火車站附近。相傳唐代一武氏老嫗在此修練,得道成仙,因而得名武姆山,宋后改稱武山。武山形似馬鞍.海拔365.7m。山上原有古跡38處:武婆岡、獅子峰、仰天湖、虎龜洞、煉丹池、仙人跡等。武山是泰和一處名勝,歷代文人墨客多有詩賦吟詠,最早可見記載為明代湯顯祖詩文集。西南麓的汪陂涂村,據(jù)可考?xì)v史在公元670年前后,是聞名遐邇的烏雞原產(chǎn)地。傳說呂洞賓在煉丹池旁煉丹,宴請鐵拐李、漢鐘離等仙人,向西天王母娘娘求借瑤池的瓊漿玉液時,還得到一對白鳳仙子的資助。后來,這對白鳳仙子化成了名聞天下的武山雞。烏雞是中國最具勝名的特產(chǎn),以其高效的藥用價值而聞名,是婦科良藥烏雞白鳳丸的主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已有記載。烏雞歷來為貢品,自乾隆賜……
[詳細(xì)] 井岡大漂流:位于泰和西部井岡山腳下橋頭鎮(zhèn)。發(fā)源于井岡山、永新的六七河,沿著319國道旁奔騰而下。河面時而寬,時而窄;河水時而洶涌奔騰,時而溫柔平靜;河岸蒼巖壁立,奇峰怪石,古木修竹,宛若畫卷;君若乘筏漂流,蜿蜒而下,神情飄逸。……
[詳細(xì)] 楠木林度假村大酒店內(nèi)有可同時容納300余人用餐的特色餐廳和10個豪華型包廂以及50個別墅式的標(biāo)準(zhǔn)間床位。該酒店一律提供純天然的農(nóng)家綠色食品和井岡山客家特色佳肴,還提供旅游團體用餐接待。游客獨享農(nóng)家風(fēng)味的同時,還可領(lǐng)略到楠木叢林獨特的大自然風(fēng)光。井岡楠木林景區(qū)(稱“楠景”)總面積300公頃,是現(xiàn)國內(nèi)保持較完好的楠木群林,被譽稱“天下第一林”,該景區(qū)群山環(huán)抱,溪水暢流,四季蔥蘢,集休閑、娛樂、購物為一體,讓人留連忘返�!�
[詳細(xì)] 泰和國家森林公園又名白鷺湖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井岡山腳下,以森林多樣性、白鷺棲息地和湖光山色為主要特色,以漂流、游湖、探險為主。泰和國家森林公園于2000年12月由國家林業(yè)局批準(zhǔn)建立,經(jīng)營面積3000公頃,位于泰和縣西部,距泰和縣城40公里,連通井岡山的319國道從公園旁經(jīng)過。1景區(qū)特色白鷺湖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fēng)景區(qū)又稱“小九寨”,九曲十八彎、長28公里、面積890公頃,湖面碧波萬頃,空中白鷺飛翔,湖岸四面環(huán)山,森林茂密,景色秀麗,極具原始情趣。江西省“八五”期間重點水利項目———南車水庫是公園的主體景觀,水庫座落在源于井岡山的六八河上,水庫尾間一帶因時有白鷺棲息而取名為白鷺湖。白鷺湖二十八公里風(fēng)景畫廊,美不勝收,人稱井岡山下“小桂林”。落金山峽谷清新幽雅,兩側(cè)奇石林立,瀑布飛濺,雄偉俊秀……
[詳細(xì)]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