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仲達鄉(xiāng) | 隸屬:玉樹市 |
區(qū)劃代碼:632701200 | 代碼前6位:632701 |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qū)號:0976 | 郵政編碼:815000 |
轄區(qū)面積:約71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6031人 |
人口密度:約8人/平方公里 | 海拔:3780米 |
下轄地區(qū):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電達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青海省玉樹縣仲達鄉(xiāng)電達村,地處通天河西南岸溝谷地、山地。農牧結合,以牧業(yè)為主,牧業(yè)牧養(yǎng)藏系羊、牦牛、馬等牲畜。農業(yè)以青稞、油菜,馬鈴薯種植為主。…[詳細] |
尕拉村 | ~201 | 村莊 | “尕拉”是藏語譯音,是因為在建立人民公社時建址在尕拉村莊,取名為尕拉人民社,是指稱本村駐地有個峽口溝上坡,故名。“尕”意為峽口,“拉”意為上坡,“村民…[詳細] |
歇格村 | ~202 | 村莊 | “歇格”系藏語譯音,是因為在建立人民公社時建址在歇格村莊,命名為歇格人民公社,是以村莊名形成行政村名�!靶瘛睂儆诠琶~,沒有特定含義�!�[詳細] |
塘達村 | ~203 | 村莊 | “塘達”是藏語譯音,本村駐地位于塘隆溝溝口,故名�!疤痢币鉃樘谅�,“達”意為溝口�!�[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姓氏得名。1961年駐地遷移至仲達社,并在仲達家設立辦公點時更名為仲達人民公社,后政府遷移至增達時保留原名,1984年更名為仲達鄉(xiāng),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仲達鄉(xiāng)地處通天河畔,位于玉樹市東北部,地理坐標北緯33°2′,東經(jīng)97°0′,東北隔通天河與稱多縣拉布鄉(xiāng)相望,西與安沖鄉(xiāng)、隆寶鎮(zhèn)相連,南與結古鎮(zhèn)接壤,距市府結古鎮(zhèn)65公里,總面積71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80米,年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達515毫米,植物生長期為180—200天,屬于干旱半干旱氣候。生產(chǎn)方式以農業(yè)為主,農牧兼營的半農半牧鄉(xiāng),農業(yè)生產(chǎn)以種植青稞、馬鈴薯為主,耕地面積20669.9畝,牧業(yè)生產(chǎn)以養(yǎng)殖牦牛、馬、黃牛、山羊為主,牲畜數(shù)37039頭(只匹),可利用草場面積93.80萬畝,占總面積的88%(其中:冷季草場46.06萬畝,暖季草場47.74萬畝)。2014年完成以青稞、
文化旅游:
藏娘佛塔位于通天河南岸玉樹縣仲達鄉(xiāng)歇格村桑周寺,距鄉(xiāng)約40公里。2001年6月25日藏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藏娘佛塔是由藏傳佛教后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隆寶百戶府邸位于玉樹縣仲達鄉(xiāng)電達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青海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隆寺位于玉樹縣仲達鄉(xiāng)唐隆村,年代為宋(始建)。類別為古建筑。為青海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嗄然寺位于玉樹縣仲達鄉(xiāng)歇格村,年代為宋(始建)。類別為古建筑。為青海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介 紹 藏娘古塔位于通天河南岸,距玉樹縣仲達鄉(xiāng)40公里。藏娘古塔是印度大學者彌底于公元1030年在玉樹境內的通天河流域-時所建,距今有970年的歷史。塔高40米,周長200米,是康區(qū)最大的佛
歷史沿革:
1958年11月,從扎武肖格和安隆肖格劃出,成立紅星公社。
1960年11月,改稱秋金達公社。
1961年3月,改稱仲達公社。
1984年,改仲達鄉(xiāng)。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