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城(今甘谷縣)人。是甘肅早期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據(jù)《三國志•蜀書》、《劍閣縣續(xù)志》等有關史料記載:維少孤,隨母局,自幼博覽群書,酷愛孫武之學,有膽義,才智超人,心存漢室,志圖統(tǒng)一中原,原為魏中郎將,建興七年(227年)冬,蜀相諸葛亮取天水關時,維歸蜀,亮特器重之。建興12年(234年),亮病故,維為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延熙19年春(256年)晉升漢大將軍。維繼亮志,竭忠盡力,欲恢復中原,再興漢室。維乃揮師隴西沓中(今文縣附近)屯田,次年魏伐蜀,漢中失守,姜維退守劍閣(今四川劍閣縣劍門關),魏將鐘會率十萬精兵強攻劍門,趔趄難進,向維投書勸降,維堅守不答,列陣守險。11月,魏將鄧艾出謀,勸蜀后主劉禪不戰(zhàn)而降,并召堅守劍門的姜維棄戈降魏。維偽降鐘會,伺機恢復。公元264年鐘會誣鄧艾據(jù)蜀謀反,司馬昭至長安,命鐘會進軍成都以檻車囚鄧艾。會欲據(jù)蜀,問計姜維。維示意盡殺北來諸將,事泄,北來諸將殺會及維于亂軍中。姜維亦被剖腹分尸,享年62歲。
姜維逝世后,忠骨埋在四川,但故鄉(xiāng)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大將軍,在距縣城東5公里的姜家莊的將軍嶺上,于1999年修建了占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姜維衣冠冢和姜維紀念館,該館由前廣場、大門、前庭、牌坊式耳門、主殿等建筑物構成,主體建筑為懸山頂雙坡水,斗拱飛檐,有-廊檐十二柱,起脊瓦獸,二龍戲珠,琉璃筒瓦,內設九梁十八柱,仿古式土木結構建造。大殿建筑面積為36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莊嚴肅穆,宏偉壯觀。院子西側有一石碑,碑石上是楊成武將軍題寫的“姜維故里”四個大字。大殿廊沿明柱上懸掛著名人題寫的匾、聯(lián),圍墻上有當代名人題寫的詩詞名句碑刻等。殿內東西墻壁上畫有山水人物國畫,精美絕倫。正中塑有身高4米的姜維圣像,目光炯炯,威武莊嚴。紀念館后山為將軍坡,山上有土窯式古洞一處,相傳是姜維母親當年居住過的窯洞,曾經(jīng)是撫養(yǎng)姜維長大成人之處。沿山坡而上,有姜維衣冠冢一座,由墓碑和樹木花草景觀構成。周圍芳草萋萋,松柏掩映。放眼北望,渭川景色盡收眼底。該館已被當?shù)卣袨閻蹏髁x教育基地,憑吊懷古,瞻仰禮拜。已辟為一處旅游勝地,四季游人不絕。
楊成武將軍題寫了四個大字“姜維故里”。每年清明節(jié),故鄉(xiāng)人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來紀念這位“但有遠志,不在當歸”的大將軍。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zhàn)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xù)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 姜維詳細信息++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鎺斺偓姘煎墰缁鏁愭径瀣幍闁诲孩绋掑玻鍧楁儗鐎n剛纾兼い鏇炴鐎氾拷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烽懗鍫曞箠閹剧粯鍋ら柕濞炬櫅閸ㄥ倸鈹戦崒娑欏仩闁逞屽墮閹虫﹢寮崒鐐村仼鐎光偓閳ь剟骞婂┑鍡忔斀闁绘劖娼欓悘锔姐亜閺囧棗娲﹂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2642104 |